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肠镜检查后出现肚子疼可能与粘膜损伤有关,但多数情况下属于短暂性刺激反应。肠镜操作过程中可能因器械摩擦、充气扩张或活检取样导致局部粘膜充血或轻微破损,通常表现为轻微隐痛或胀痛,1-3天内可自行缓解。少数情况下若操作力度过大或存在肠壁薄弱,可能引发较深的粘膜撕裂或出血,此时疼痛会持续加重并伴随便血。
肠镜检查后的轻微腹痛通常与肠道充气扩张有关,检查时注入的气体可能刺激肠壁神经引发痉挛性疼痛,这种不适多在排气后缓解。粘膜表浅擦伤也可能引起短暂刺痛,但损伤多局限于粘膜层,不会影响深层组织。部分患者因肠道敏感或既往存在炎症,反应可能更明显,但多数在24小时内逐渐减轻。检查后适当休息、热敷腹部或遵医嘱服用蒙脱石散等粘膜保护剂有助于缓解症状。
若腹痛持续超过48小时且伴随发热、便血或呕吐,需警惕粘膜深层损伤或穿孔。这类情况常见于肠壁本身存在溃疡、憩室等病变,或操作时活检钳取组织过深。肠穿孔时疼痛会放射至肩背部,腹部出现肌紧张和反跳痛,需立即通过CT检查确认。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长期服用抗凝药者、克罗恩病患者,术前评估不足可能增加粘膜出血概率。
肠镜检查后应避免立即进食刺激性食物,2小时内禁食禁水,之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建议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观察排便性状变化。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黑便、鲜红色血便,须及时返院进行内镜下止血或外科干预。日常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帮助修复肠道菌群平衡,但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