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能检查癌症吗

2.8万次浏览

李竹林 副主任医师

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核磁共振可以检查癌症,是临床常用的癌症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核磁共振成像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多参数成像等优势,对脑部肿瘤、脊柱肿瘤、盆腔肿瘤等部位的癌症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核磁共振检查癌症的原理是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发生共振,不同组织的信号特征存在差异。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核磁共振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判断肿瘤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除常规平扫外,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等功能成像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核磁共振对某些特定部位的癌症诊断优势尤为突出。脑部肿瘤检查中,核磁共振可清晰显示肿瘤与脑组织的界限,鉴别胶质瘤、脑膜瘤等不同类型。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乳腺核磁共振的敏感性超过乳腺X线摄影。前列腺癌诊断中,多参数核磁共振能有效区分癌变区域与正常组织。但核磁共振对肺部等含气器官的癌症诊断效果有限,此时需结合CT等其他检查方法。

核磁共振检查前需去除金属物品,体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假体等患者不宜进行此项检查。检查过程中需保持静止,儿童或不配合患者可能需要镇静剂。虽然核磁共振无电离辐射,但部分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过敏史。癌症确诊还需结合病理活检等金标准,核磁共振结果应由专业影像科医生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