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蛋白尿的症状可能包括尿液泡沫增多、水肿、乏力等,长期未控制可能引发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疾病等危害。蛋白尿通常由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蛋白尿患者排尿时可能出现细小且不易消散的泡沫,这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导致表面张力改变有关。生理性蛋白尿可能因剧烈运动或发热暂时出现,而病理性蛋白尿需排查肾小球肾炎等疾病。若持续存在泡沫尿,建议完善尿常规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
蛋白质大量流失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眼睑、下肢等部位凹陷性水肿。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水肿伴胸腔积液。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体重变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
长期蛋白丢失会造成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易出现疲倦、活动耐力下降。需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避免高脂饮食。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能需使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或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
持续蛋白尿会加速肾小球硬化,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糖尿病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延缓进展。终末期需考虑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大量蛋白尿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概率显著增加,与脂代谢紊乱和血管内皮损伤有关。需定期检测血脂,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预防血栓。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和适度运动。
发现蛋白尿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日常需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饮食遵循低盐优质蛋白原则,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并高血压者需将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