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后抽筋怎么办

1.16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饮酒后抽筋可通过补充电解质、局部热敷、适度拉伸、调整姿势、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饮酒后抽筋可能与酒精代谢异常、电解质失衡、肌肉疲劳、神经兴奋性增高、潜在疾病等因素有关。

1、补充电解质

饮酒后抽筋可能与低镁、低钙或低钾有关。酒精利尿作用会加速电解质流失,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口服补液盐。避免直接补充高浓度盐水,防止胃肠刺激。若频繁抽筋且伴随乏力,建议就医检测血电解质水平。

2、局部热敷

用40℃左右热毛巾敷在抽筋部位10-15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热敷可缓解酒精引起的血管收缩,减少肌肉痉挛概率。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需谨慎控制温度。热敷后配合轻度按摩效果更佳。

3、适度拉伸

缓慢拉伸抽筋肌肉至轻微酸痛感并保持30秒,如小腿抽筋可扳脚背向胫骨方向拉伸。酒精会降低肌肉协调性,拉伸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突然用力导致拉伤。建议在他人辅助下进行,拉伸后静卧休息片刻。

4、调整姿势

避免醉酒后长时间维持蜷缩睡姿,这可能导致腓肠肌受压引发抽筋。建议平躺时用枕头垫高小腿,改善下肢静脉回流。酒精会抑制体温调节功能,需注意肢体保暖,室温建议维持在22-26℃。

5、就医检查

若抽筋反复发作或伴随意识模糊,可能与酒精中毒、肝功能异常、周围神经病变有关。需排查肌酸激酶是否升高,排除横纹肌溶解症。长期饮酒者出现抽筋需完善肌电图、维生素B1水平检测。

饮酒后抽筋者应避免继续饮酒,次日可适量补充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日常需控制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建议饮酒时搭配坚果、乳制品等富含镁钙的食物。若既往有酒精性肌病或肝硬化病史,须严格戒酒并定期复查肌酶谱。运动前后2小时内不宜饮酒,防止加重电解质紊乱。夜间抽筋频繁者可睡前用温水泡脚20分钟,改善末梢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