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运动医学科
腿上的肌肉疼可能与肌肉劳损、电解质紊乱、感染性疾病、血管病变、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肌肉疼痛通常表现为局部酸痛、僵硬或痉挛,可能伴随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可能导致肌肉纤维微损伤,乳酸堆积引发疼痛。常见于运动后或体力劳动者,表现为大腿或小腿肌肉酸痛、按压痛。可通过热敷、按摩缓解,急性期需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淤血,建议就医排除肌肉撕裂。
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电解质失衡会引起肌肉异常收缩和疼痛。长期腹泻、利尿剂使用或高温作业后易发生,伴随乏力、肢体麻木。需检测血电解质水平,轻度缺乏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调节,严重者需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或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感染可能引发病毒性肌炎,表现为对称性肌痛伴发热。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风湿性多肌痛,常见于青少年。需进行血常规和病原学检测,病毒性感染可服用连花清瘟胶囊,细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同时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或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肌肉缺血性疼痛。动脉病变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脉病变多见肿胀和皮肤色素沉着。需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轻症可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循环,重症需手术介入。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血管并发症,需严格控制血糖。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可引起放射性腿痛,多伴麻木和肌力下降。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肌痛。需通过MRI明确诊断,轻度神经压迫可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行椎间孔镜手术。长期慢性疼痛建议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
日常应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及时拉伸。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土豆等食物。避免久坐久站,每1-2小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夜间突发剧烈肌痛或伴随尿色加深时,须立即就医排除横纹肌溶解症。中老年人群持续肌肉疼痛建议筛查肌酶谱和自身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