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化疗后腹部积水可能由化疗药物损伤、低蛋白血症、肿瘤进展、淋巴回流障碍、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化疗方案、补充蛋白、利尿治疗、腹腔穿刺引流、抗感染等方式缓解。
部分化疗药物如顺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可能损伤腹膜毛细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腹水。患者常伴有腹胀、体重增加等症状。临床需暂停化疗或更换为卡铂注射液等肾毒性较低的药物,同时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减轻水肿。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及胃肠黏膜损伤会影响营养吸收,导致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出现腹水。可通过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结合口服复方氨基酸胶囊改善,日常建议分次进食高蛋白食物如鱼肉泥、蒸蛋羹等。
腹腔肿瘤转移或原发灶增大可能压迫门静脉导致腹水,常见于卵巢癌、胃癌患者。CT检查可见腹腔占位,需采用注射用洛铂等二线化疗药物控制病情,严重时行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膜后淋巴结受肿瘤侵犯或放疗后纤维化可阻碍淋巴液回流,形成乳糜性腹水。超声可见肠系膜增厚,可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淋巴循环,必要时行腹腔-静脉分流术。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易继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化验白细胞超过250个/mm³需考虑感染。应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同时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
化疗期间建议每日测量腹围并记录24小时尿量,选择宽松衣物避免腹部受压。饮食采用低盐高蛋白原则,将食盐控制在3克/日以下,分6-8次少量进食易消化的鳕鱼粥、嫩豆腐等。若出现呼吸困难或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应立即联系肿瘤科进行腹腔穿刺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