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手足干裂是怎么回事

3.44万次浏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化疗后手足干裂可能与药物毒性损伤、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局部微循环障碍、营养缺乏及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化疗药物如卡铂、紫杉醇等可能直接破坏角质层细胞,同时抑制皮脂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甲周红肿、脱屑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日常活动。

1、药物毒性损伤

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等具有细胞毒性,会干扰表皮细胞正常代谢周期。这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角蛋白合成导致角质层变薄,临床表现为手掌足底对称性红斑伴龟裂。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避免接触刺激性清洁剂。

2、皮肤屏障破坏

化疗可能降低皮肤中神经酰胺和天然保湿因子的含量,使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典型表现为皮肤紧绷感、细纹状裂纹,严重时出现渗血性裂口。建议使用含尿素软膏或维生素E乳加强保湿,沐浴水温控制在40℃以下以减少皮脂流失。

3、微循环障碍

部分化疗方案可能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导致手足部位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常伴随麻木刺痛感,皮肤呈现暗红色伴片状脱屑。可尝试温水浸泡改善循环,但禁止使用电热毯等高温设备,以免加重组织缺氧。

4、营养代谢异常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维生素A、B族及锌元素摄入不足。这类缺乏症表现为皮肤粗糙、鱼鳞样脱屑,甲板出现纵嵴。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复合维生素片,日常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物。

5、继发真菌感染

皮肤屏障受损后易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表现为指缝糜烂、边缘翘起的鳞屑。确诊需进行真菌镜检,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治疗。同时需保持患处干燥,穿吸湿透气的棉质袜,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等物品。

化疗期间应每日检查手足皮肤状态,穿着宽松柔软的鞋袜减少摩擦。清洁后立即涂抹凡士林或含10%尿素的润肤霜,夜间可戴棉质手套加强保湿。若出现化脓、持续性疼痛或发热,提示可能存在严重感染,需立即联系肿瘤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羹、鳕鱼等,有助于皮肤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