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10个月宝宝积食可能出现食欲下降、腹胀、呕吐、排便异常、哭闹不安等症状。积食通常由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食物过敏、感染、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因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调整喂养方式并就医评估。
宝宝可能突然拒绝进食或进食量明显减少,进食时表现出烦躁或抗拒。这与食物滞留胃部引起的饱胀感有关,家长需避免强迫喂食,可尝试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米糊、苹果泥等食物。若伴随精神萎靡需警惕脱水。
腹部膨隆、触诊有硬块是典型表现,可能伴随肠鸣音减弱。家长可用温热手掌顺时针轻柔按摩宝宝脐周,每次5-10分钟,促进肠蠕动。持续腹胀超过12小时或出现呼吸急促时,应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
进食后出现喷射性呕吐或频繁吐奶,呕吐物可能含未消化食物残渣。建议家长抬高宝宝上半身体位,呕吐后禁食1-2小时再尝试喂温水。反复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使用口服补液盐散或静脉补液治疗。
表现为便秘或腹泻,粪便中可见未消化食物颗粒。可临时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但不宜长期依赖。腹泻时需补充锌制剂如葡萄糖酸锌颗粒,同时采集大便标本检测轮状病毒等病原体。
因腹部不适出现夜间哭闹、蜷缩体位,可能伴随手脚发凉。家长可尝试飞机抱姿势缓解肠痉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若哭闹伴随血便、发热需急诊处理。
日常喂养应保持规律作息,每餐间隔3-4小时,辅食添加遵循由稀到稠原则。避免高淀粉、高纤维食物如玉米、芹菜,可适量补充婴儿健脾散等中成药。注意观察宝宝舌苔是否厚腻、口腔有无酸臭味,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出现持续24小时以上症状或伴随发热、血便时,需完善腹部超声等检查排除肠套叠等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