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一岁宝宝大便有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局部护理、就医检查、药物治疗等方式处理。大便带血可能与肛裂、肠道感染、食物过敏、肠套叠、炎症性肠病等因素有关。
家长需暂停给宝宝添加新辅食,避免摄入可能致敏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坚果等。可暂时以米粉、米汤等低敏流质食物为主,减少胃肠刺激。若母乳喂养,母亲应忌口辛辣油腻食物。饮食调整有助于缓解因食物不耐受或过敏导致的肠道黏膜损伤性出血。
家长需保证宝宝每日饮水量,可少量多次喂服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脱水会导致大便干硬加重肛裂出血,适当补水能软化粪便。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提示需增加补液量。腹泻患儿更要注意预防脱水引起的电解质紊乱。
每次排便后家长要用温水清洗宝宝肛门,轻柔擦干后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膏。肛裂患儿可局部使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擦拭,选择纯棉布轻柔清洁。保持会阴部干燥能促进黏膜修复,减少摩擦出血。
若便血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呕吐、腹胀,家长须立即带宝宝就诊儿科或消化科。医生可能进行粪便常规、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肠套叠患儿需空气灌肠复位,细菌性肠炎需规范抗感染治疗。延误诊治可能导致贫血或休克等严重后果。
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颗粒,过敏性肠炎可服用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炎症性肠病可能需要美沙拉嗪肠溶片。禁止自行使用止血药或抗生素。用药期间家长要记录便血次数、性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家长应每日记录宝宝大便次数、颜色、血量及伴随症状,观察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便血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保持餐具消毒。恢复期可逐步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肝泥、瘦肉糜,预防缺铁性贫血。若宝宝出现哭闹不安、四肢发凉等休克表现,须立即急诊救治。日常注意培养定时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把便造成腹压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