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哺乳期乳腺炎有硬块可通过热敷按摩、排空乳汁、调整哺乳姿势、使用抗生素、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
哺乳期乳腺炎出现硬块时,可在哺乳前用温热毛巾敷在乳房硬块处5-10分钟,配合轻柔的环形按摩帮助疏通乳腺管。按摩时从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推按,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胀痛感,但需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烫伤。若硬块伴有明显红肿热痛,应暂停热敷并及时就医。
增加哺乳频率是排空乳汁的关键措施,建议每2-3小时哺乳一次,优先让婴儿吸吮患侧乳房。若婴儿无法有效吸吮,可使用吸奶器辅助排乳,注意调节合适的负压强度。哺乳后若仍有硬块,可继续手动挤奶至乳房变软。乳汁淤积时间超过24小时可能加重炎症,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采用摇篮式、橄榄球式等不同哺乳姿势,确保婴儿含接乳头时下颌对准硬块位置,利用婴儿吸吮力促进淤积乳汁排出。哺乳时用手指轻轻按压硬块周围辅助乳汁流动。避免长时间单侧哺乳或压迫乳房,夜间需轮流更换侧卧方向。乳头皲裂者哺乳后可涂抹羊毛脂软膏保护创面。
若硬块伴随发热、局部红肿等感染征象,需遵医嘱使用哺乳期安全抗生素如头孢氨苄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林霉素磷酸酯片等。用药期间可继续哺乳,但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抗生素疗程通常需持续7-10天,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应自行停药。
当硬块发展为乳腺脓肿时,可能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术。小型脓肿可通过反复穿刺配合抗生素治疗,较大脓肿需放置引流条。术后仍需保持乳汁排出通畅,必要时暂时用吸奶器替代直接哺乳。形成脓肿的硬块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感染扩散。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避免压迫乳房,饮食上多饮水并限制高脂肪食物摄入以防乳汁过于黏稠。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出现持续高热或硬块增大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哺乳前后清洁乳头但避免过度使用肥皂,正确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可有效预防乳腺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