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使用洗鼻器后出现耳朵疼痛可能与操作不当或鼻腔压力异常有关,通常可通过调整冲洗方式缓解,若持续疼痛需排查中耳炎等继发感染。
冲洗时头部过度后仰或用力过猛可能导致液体经咽鼓管逆流至中耳腔,引发胀痛感。建议保持头部前倾30度,挤压洗鼻器时力度均匀缓慢,使用与体温相近的生理盐水。冲洗过程中出现耳闷胀感应立即停止,做吞咽动作或捏鼻鼓气帮助平衡中耳压力。多数情况下疼痛在停止冲洗后数小时内自行消退,可配合热敷耳周促进血液循环。
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听力下降、耳道流脓,需警惕急性中耳炎。儿童因咽鼓管结构平直更易发生逆流感染,家长发现孩子揉耳哭闹应及时就诊。糖尿病患者、免疫低下者出现耳痛需优先排除严重感染。耳鼻喉科医生可能通过耳镜检查鼓膜状态,确诊中耳炎后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合并鼻窦感染时需联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
日常应选择正规洗鼻器产品,避免使用过高浓度盐水。冲洗频率控制在每日1-2次,感冒期间暂停使用。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单侧交替擤鼻可降低中耳压力差风险。游泳或洗澡后出现耳道进水时,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吹干,切忌用棉签深入掏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