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一岁半的宝宝睡觉不踏实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频繁翻身、哭闹、易惊醒等。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补充营养、排查疾病等方式改善。
睡眠环境不适是常见原因,包括室温过高或过低、衣物过厚、光线过强或噪音干扰。建议家长保持卧室温度在20-24摄氏度,选择透气棉质睡衣,使用遮光窗帘并减少夜间声响。睡前过度兴奋也会影响睡眠质量,避免睡前剧烈玩耍或观看刺激类动画。
晚餐进食过多可能导致胃肠不适,而饥饿也会引起夜间觉醒。家长需合理安排晚餐时间与食量,睡前1小时可适量饮用温牛奶。缺钙可能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多汗、枕秃,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滴剂和含钙食物改善。
白天小睡时间过长或傍晚补觉会打乱昼夜节律。建议固定晨起和晚间入睡时间,白天小睡总时长不超过3小时。建立洗澡-抚触-讲故事等固定睡前程序,帮助形成条件反射。
过敏性鼻炎或湿疹可能导致鼻塞、皮肤瘙痒影响睡眠。这类疾病通常与遗传或环境过敏原有关,表现为打喷嚏、皮疹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或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皮肤症状。
中耳炎或呼吸道感染会引起疼痛或咳嗽,常见于感冒后,伴随发热、抓耳等症状。需就医明确诊断,可能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或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镇痛。
家长应记录宝宝睡眠日记,包括觉醒次数、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白天保证充足户外活动有助于夜间睡眠,但避免黄昏时段剧烈运动。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生长发育迟缓、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就诊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夜间惊醒时避免立即开灯或抱起,可轻声安抚并轻拍背部帮助重新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