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应该如何治疗

4.02万次浏览

李延忠 主任医师

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真菌性鼻窦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鼻腔冲洗、免疫调节、环境控制等方式治疗。真菌性鼻窦炎通常由曲霉菌、毛霉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鼻塞、脓性分泌物、头痛等症状。

1、药物治疗

真菌性鼻窦炎的药物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常用药物包括伏立康唑片、两性霉素B注射液、伊曲康唑胶囊等。伏立康唑片适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两性霉素B注射液对毛霉菌感染效果较好,伊曲康唑胶囊可用于轻中度真菌感染。使用抗真菌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鼻窦CT,评估治疗效果。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骨质破坏的真菌性鼻窦炎,需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术式包括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真菌团块清除术等。鼻内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可彻底清除鼻窦内真菌团块和病变黏膜。术后需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防止复发。手术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鼻腔黏膜恢复情况。

3、鼻腔冲洗

鼻腔冲洗是辅助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手段。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清洁鼻腔,可清除分泌物和真菌孢子,改善鼻腔通气。冲洗时可加入适量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溶液。每日冲洗1-2次,持续2-4周。冲洗时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鼻黏膜。鼻腔冲洗可减轻症状,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4、免疫调节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易发生真菌性鼻窦炎,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对于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可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肠溶片、匹多莫德口服液等。改善营养状况,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免疫调节需长期坚持,定期监测免疫功能指标。

5、环境控制

减少真菌暴露是预防和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措施。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定期除湿,避免接触霉变物品。在粉尘多、潮湿环境工作时佩戴口罩。空调滤网需定期清洗,防止真菌滋生。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空气中真菌孢子浓度。环境控制需结合其他治疗措施,降低复发概率。

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猕猴桃,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治疗期间避免游泳、潜水等可能导致鼻腔进水的活动。定期复查鼻内镜和鼻窦CT,监测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视力改变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