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颈椎引起的头昏可通过颈部热敷、颈椎牵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头昏通常与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刺激、颈椎退行性变、颈部肌肉劳损、颈椎不稳等因素有关。
使用40-45℃热毛巾或暖水袋敷于颈后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动脉压迫。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感觉异常者需谨慎。
需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采用坐位或卧位牵引,重量从3-5公斤开始,每次20-30分钟。牵引可增大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压迫,改善椎动脉供血。急性期、严重骨质疏松、颈椎肿瘤患者禁用。
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神经根炎症。药物治疗需配合颈椎保护,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胃肠黏膜损伤。
包括超声波、中频电疗、冲击波等,通过声波或电流刺激促进组织修复,松解粘连,减轻神经水肿。一般10-15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需避免颈部过度活动。严重心脏病患者慎用电疗。
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存在严重脊髓压迫者,术式包括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等。术后需佩戴颈托2-3个月,逐步进行颈部功能锻炼。手术风险包括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等。
日常应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电脑,每1小时活动颈部5分钟。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避免颈部悬空。可进行颈部米字操锻炼,动作需缓慢柔和。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晒太阳。若头昏伴随上肢麻木、行走不稳等症状,需及时就诊神经内科或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