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怎么回事

3.11万次浏览

许瑞英 主任医师

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可能由遗传因素、母体感染、药物影响、胎儿发育异常、环境暴露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定期随访、生活管理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有关。典型表现为出生后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对于此类情况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地高辛口服溶液、呋塞米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同时建议亲属进行遗传咨询。

2、母体感染

妊娠期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心脏发育畸形。患儿常见室间隔缺损伴反复呼吸道感染,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治疗需控制感染后行手术修补,术前可短期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预防并发症。

3、药物影响

孕期服用抗癫痫药、维A酸类药物等致畸物质可能干扰心脏分隔过程。这类患儿多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表现为气促、多汗。轻症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促进导管闭合,重症需行经导管封堵术,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

4、胎儿发育异常

心脏胚胎发育期间房室间隔融合障碍可形成房间隔缺损。患儿易疲乏且活动耐量下降,严重者出现杵状指。缺损较小可观察随访,中等缺损适用介入封堵术,巨大缺损需外科修补并使用螺内酯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减轻心脏负荷。

5、环境暴露

孕期接触放射线、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会增加发病风险。这类病例常见肺动脉高压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表现为紫绀和咯血。需早期使用西地那非片降低肺压,晚期可考虑心肺联合移植,日常须严格避免剧烈运动。

确诊后应建立终身随访计划,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日常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竞技性体育项目。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供给。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疫苗接种前需咨询心内科医生。出现心悸、水肿等症状加重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