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儿呛奶怎么办

5.09万次浏览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小婴儿呛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奶量流速、拍嗝处理、观察呼吸状态、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呛奶通常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喉部发育不完善、呼吸道敏感、感染等因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养时保持婴儿头部高于身体,采用半坐位或斜抱姿势,避免平躺喂奶。母乳喂养时让婴儿完全含住乳晕,奶瓶喂养时奶嘴需充满奶液以防吸入空气。喂奶后维持竖抱姿势15-20分钟,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奶液反流。若婴儿出现轻微呛咳,立即停止喂养并侧卧拍背。

2、控制奶量流速

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型号,避免孔洞过大导致流速过快。喂奶时奶瓶倾斜角度控制在30-45度,每喂3-5分钟暂停片刻。早产儿或吞咽协调性差的婴儿可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单次奶量不超过30-50毫升。发现婴儿吮吸急促或嘴角溢奶时需立即调整。

3、拍嗝处理

喂养中途及结束后竖抱婴儿,手掌呈空心状由下至上轻拍背部,促进胃内气体排出。可采用坐位拍嗝法,让婴儿坐在照料者大腿上,一手扶住下巴,另一手轻拍背部。若拍嗝后仍有呛奶,可尝试腹部按摩帮助消化。注意拍嗝力度需轻柔,避免震荡婴儿内脏。

4、观察呼吸状态

呛奶后立即清理口鼻分泌物,观察是否出现面色发绀、呼吸急促或暂停。轻微呛咳时让婴儿侧卧并轻拍背部,促使奶液从气道排出。若出现喘息声或呼吸困难,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压迫上腹部。记录呛奶发生时间、频率及伴随症状,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5、及时就医

反复呛奶伴随体重不增、咳嗽、发热时,需排查胃食管反流病、喉软骨软化或呼吸道感染。医生可能开具枸橼酸莫沙必利颗粒促进胃肠蠕动,或使用蒙脱石散保护消化道黏膜。严重喉部发育异常需进行喉镜评估,呼吸道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家长不可自行使用镇咳药物。

日常需保持喂养环境安静,避免在婴儿哭闹时喂奶。选择防胀气奶瓶减少空气吸入,喂奶后2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注意观察婴儿吞咽协调性,早产儿或神经系统异常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吞咽训练。定期更换奶嘴防止老化变形,哺乳期母亲需避免进食易致敏食物。若呛奶后出现持续咳嗽、呼吸异常或精神萎靡,须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