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胆小容易受惊吓可通过增加安全感、渐进式适应、情绪引导、规律作息、亲子互动等方式改善。胆小易受惊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发育阶段、家庭教养方式、感官敏感等原因有关。
家长需为宝宝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通过拥抱、抚摸等肢体接触传递安全感。避免突然的分离或更换照料者,日常可让宝宝接触熟悉的安抚物如毛毯、玩偶。对于因环境变化引发的紧张,家长应陪伴宝宝逐步适应新环境,过程中避免强迫或责备。
将可能引起惊吓的刺激物如噪音、陌生人等分解为小步骤接触。例如先让宝宝远距离观察吹风机,再逐步缩短距离直至适应。每次接触后及时给予鼓励,避免在宝宝疲劳或饥饿时进行训练。若出现抗拒需暂停并安抚,隔日重复尝试。
家长需帮助宝宝识别和表达情绪,用简单语言描述当前感受。当受惊吓时可说妈妈知道您觉得害怕,我们慢慢呼吸。通过绘本、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常见场景,教导应对方法。避免用吓唬方式管教,如再哭就让大灰狼抓走等言语会加重恐惧。
睡眠不足会降低宝宝的情绪调节能力。家长需固定就寝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激烈游戏或屏幕刺激。白天保证充足活动量,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麦面包、香蕉,有助于神经系统稳定。突然改变作息可能引发焦虑反应。
通过亲子游戏增强宝宝自信心,如躲猫猫可帮助理解暂时消失的事物会重现。多进行触觉游戏如玩沙、手指画,降低感官敏感度。父亲参与粗大运动游戏有助于培养冒险精神。避免过度保护,适当允许宝宝在安全范围内探索新事物。
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胆小表现是否伴随发育迟缓、社交障碍或持续躯体症状,必要时咨询儿童心理医生。日常避免突然的声响或强光刺激,家庭成员需保持一致的教养方式。可记录引发惊吓的具体场景和反应,帮助医生评估干预方案。两岁前多数胆小行为会随神经系统发育逐渐改善,但持续超过6个月或影响日常生活需专业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