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副主任医师
女性甲亢患者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皮疹等副作用。甲亢治疗药物主要有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需在医生指导下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甲巯咪唑片是治疗甲亢的常用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用药后会出现皮肤瘙痒或荨麻疹等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剥脱性皮炎。该药物还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发粒细胞缺乏症,增加感染风险。用药期间应每月复查血常规,出现咽痛发热需立即就医。
丙硫氧嘧啶片的不良反应与甲巯咪唑类似,但肝毒性更为明显,可能诱发药物性肝炎甚至肝衰竭。该药物在妊娠早期相对安全,但使用期间需密切监测黄疸表现。少数患者服药后会出现关节疼痛或血管炎,可能与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导致甲状腺肿大加重。
抗甲状腺药物还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适如恶心呕吐,通常出现在用药初期。部分患者会出现味觉异常或唾液腺肿大,这些反应多为一过性。药物过量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怕冷、体重增加等症状。与其他药物联用时需注意相互作用,如华法林与抗甲状腺药物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甲亢患者用药期间应保持低碘饮食,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规律作息有助于减轻药物副作用,建议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可帮助改善肝功能。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时,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方案或改用放射性碘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非常重要,药物剂量需根据检查结果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