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刮痧后背疼可能与局部软组织损伤、毛细血管破裂、操作不当、皮肤敏感、肌肉劳损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热敷、药物镇痛、调整刮痧力度、局部护理、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刮痧时用力过度或反复刮拭同一部位可能导致皮下软组织轻微损伤,引发炎性反应。表现为刮痧后12-24小时内出现局限性的刺痛或钝痛,触摸时疼痛加剧。这种情况无须特殊处理,建议暂停刮痧,48小时内避免热刺激。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
刮痧产生的负压会使真皮层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皮下淤血。当淤血面积较大时可能刺激神经末梢产生放射痛,常见于皮肤较薄或凝血功能较差的人群。疼痛多伴随皮肤紫红色瘀斑出现,一般1-2周可自行吸收。急性期可冷敷15分钟,后期改用温热毛巾外敷促进血液循环。
未使用介质直接刮拭、刮痧板边缘有毛刺、刮拭角度垂直等情况可能造成表皮擦伤。这种疼痛多为火辣感,可能伴随皮肤发红、轻微渗液。需立即停止刮痧,用生理盐水清洁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后续刮痧应选用光滑的牛角板,配合橄榄油等介质保持润滑。
过敏体质或皮肤屏障受损者,刮痧后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的灼热感,可能伴随丘疹或水肿。建议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此类人群应避免频繁刮痧,操作前可先在手腕内侧测试皮肤反应。
原有背部肌肉劳损者,刮痧可能激惹深层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特点为深部酸痛并向肩胛区放射,活动时加重。此类情况需结合推拿放松肌肉,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日常应改善坐姿,每1小时进行扩胸运动预防劳损复发。
刮痧后24小时内避免沐浴和剧烈运动,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毛细血管修复。若疼痛伴随发热、皮肤化脓或活动受限,需及时排查蜂窝织炎、横纹肌溶解等并发症。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刮痧,操作前后注意评估皮肤状态和身体耐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