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孩子每天晚上睡觉都哭可能与生理需求未满足、环境不适、分离焦虑、胃肠不适、睡眠障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心理安抚、对症治疗等方式干预。
饥饿、尿布潮湿或室温过高过低均可能引发哭闹。建议家长睡前检查尿布干爽度,喂养适量母乳或配方奶,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穿着纯棉透气睡衣。若因出牙期牙龈肿痛,可使用硅胶牙胶冷敷缓解。
强光、噪音或床品材质刺激可能导致睡眠不安。家长需拉遮光窗帘,保持卧室安静,选择A类婴幼儿专用床品。避免睡前过度兴奋活动,建立固定睡前程序如洗澡-抚触-摇篮曲。
8-18个月幼儿可能出现依恋行为,表现为夜间惊醒哭闹。建议家长白天增加高质量陪伴,夜间采用渐进式分离法:先在床边陪伴,逐步延长离开间隔。可引入安抚巾等过渡性客体缓解焦虑。
肠绞痛或牛奶蛋白过敏可能引发阵发性哭闹,多发生在傍晚或夜间。若伴随腹胀、排便异常,家长可做腹部顺时针按摩,哺乳妈妈需忌口乳制品。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西甲硅油乳剂或深度水解奶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或中耳炎等疾病可能导致夜啼。若哭闹伴随多汗、枕秃或抓耳动作,需就医排查。医生可能开具维生素D滴剂或检查耳道,确诊后使用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治疗感染。
家长应记录孩子哭闹时间、伴随症状及安抚效果,持续1周无改善需儿科就诊。白天保证充足户外活动,避免午睡超过2小时。6月龄后逐渐减少夜奶次数,建立昼夜节律。避免使用摇晃等过度安抚方式,可通过轻拍背部配合白噪音帮助重新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