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细菌感染性口炎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抗菌药物、局部止痛、营养支持和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口炎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口腔黏膜充血、溃疡、发热等症状。
使用生理盐水或儿童专用漱口水轻柔清洁口腔,每日重复进行3-4次,有助于减少细菌繁殖。家长需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可用棉签蘸取温水擦拭婴幼儿口腔。清洁后无须立即进食,保持口腔湿润即可。
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局部病变,可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细菌。家长需注意观察用药后是否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完成全程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利多卡因凝胶涂抹溃疡面,或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缓解不适。避免使用成人用含薄荷醇的止痛药物,防止刺激儿童口腔黏膜。哺乳期婴幼儿可改用冷敷缓解疼痛。
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避免酸性、坚硬或过烫食物刺激创面。对于拒食患儿,家长可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患儿餐具需单独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或亲吻传播细菌。保持居室通风,定期消毒玩具等接触物品。家长接触患儿前后应规范洗手,婴幼儿可佩戴棉质手套防止抓挠口腔。
治疗期间应每日观察口腔黏膜恢复情况,记录体温变化。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适量食用南瓜粥、蒸蛋羹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恢复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休息与水分补充。若出现持续高热、拒食或精神萎靡,须立即就医评估是否并发败血症等严重情况。日常应培养儿童饭后漱口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增强体质锻炼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