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化疗后肿瘤位置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物理干预、心理疏导、调整化疗方案、中医辅助等方式缓解。疼痛通常由化疗药物损伤神经、肿瘤压迫、炎症反应、肌肉痉挛、心理焦虑等因素引起。
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缓解轻度炎症性疼痛;中重度疼痛可使用阿片类药物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联合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需注意阿片类药物可能导致便秘,可配合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
局部冷敷可减轻急性炎症期肿胀疼痛,每次15-20分钟;热敷适用于肌肉痉挛性疼痛,温度不超过40℃。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通过低频电流阻断痛觉传导,每日治疗30分钟。体位调整如使用楔形垫减轻肿瘤区域压力,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疼痛恐惧会加重主观痛感,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建立疼痛应对策略。冥想训练配合腹式呼吸可降低疼痛敏感度,每日练习2次。加入癌痛患者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减轻孤独感。家属需避免过度关注疼痛表现,转移患者注意力至兴趣爱好。
与主治医师沟通评估化疗药物减量或更换的可能,如紫杉醇类易致神经痛可考虑更换为吉西他滨。预防性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保护神经。延长化疗间隔周期,配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升耐受性。同步进行营养支持改善体质。
针灸选取足三里、合谷等穴位调节气血,每周3次。中药熏蒸用艾叶、红花等活血化瘀,温度控制在50℃以下。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需经中医师辨证。耳穴压豆选取神门、皮质下等反射区,每日按压3次。避免使用成分不明的偏方。
化疗期间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帮助组织修复,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药物代谢。疼痛评分超过4分或持续加重时需立即复诊,排除肿瘤进展或感染等并发症。记录疼痛发作时间、诱因和缓解方式,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依据。避免自行增减镇痛药剂量,所有治疗调整均需在肿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