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胃肠炎伴随发热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免疫力低下、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急性胃肠炎发热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成人可饮用米汤、稀释果汁,儿童需使用专用口服补液溶液。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液体,分6-8次摄入。观察尿液颜色变浅说明补液有效。
发病初期选择流质食物如米粥、藕粉,症状缓解后过渡到低脂低渣饮食。避免乳制品、高纤维及刺激性食物。婴幼儿可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需稀释后少量多餐。恢复期逐步增加蒸蛋、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禁用酒精擦浴,婴幼儿避免使用冰敷。保持室温25摄氏度左右,穿着透气棉质衣物。每2小时监测体温,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需就医。
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等止泻药,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高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儿童需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切忌自行使用抗生素,诺氟沙星胶囊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儿童。
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或发热超过39摄氏度时应立即就诊。婴幼儿囟门凹陷、哭时无泪需急诊处理。就医时携带呕吐物或粪便样本便于病原学检测,告知医生近期饮食及用药史。
恢复期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餐具消毒,处理呕吐物后彻底洗手。未来2周内饮食需循序渐进,暂禁生冷油腻食物。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体重恢复情况。出现复发症状如腹痛加重、再次发热需复诊。日常注意饮食卫生,海鲜肉类充分加热,隔夜食物彻底煮沸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