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怎么防止鸡眼

4.22万次浏览

毕叶 副主任医师

毕叶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控制血糖、选择合适鞋袜、保持足部清洁、定期检查足部、避免赤脚行走等方式防止鸡眼。鸡眼通常由足部长期摩擦或压迫引起,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和血液循环障碍更易发生。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损伤,增加足部皮肤异常增生的概率。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血糖稳定有助于减少足部并发症的发生。

2、选择合适鞋袜

穿着过紧或材质坚硬的鞋子会加剧足部摩擦,建议选择透气性好、鞋头宽松的软底鞋,避免穿高跟鞋或尖头鞋。袜子应选用纯棉材质,保持干燥清洁,每日更换。糖尿病患者可咨询专业足科医生定制矫形鞋垫,分散足底压力。

3、保持足部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水温不超过37℃,避免烫伤。清洗后彻底擦干趾缝,防止真菌感染。可使用尿素软膏或水杨酸软膏涂抹足跟等易干燥部位,但禁止自行修剪鸡眼或使用腐蚀性药物。若发现皮肤破损需及时就医处理。

4、定期检查足部

建议每周用镜子检查足底、趾缝等易忽略部位,观察是否有皮肤增厚、发红或破损。糖尿病患者因感觉神经减退可能无法察觉早期病变,需每3-6个月到内分泌科或足病门诊进行专业检查。发现鸡眼早期征兆时可使用硅胶保护垫预防恶化。

5、避免赤脚行走

赤脚行走会增加足部外伤和感染风险,居家也应穿着防滑拖鞋。沙滩、泳池等公共场所需穿防水鞋保护足部。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时,轻微划伤也可能导致难以愈合的溃疡,需格外注意防护。

糖尿病患者应建立系统的足部护理习惯,每日检查双脚是否有异常,避免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直接接触足部。控制每日行走时间,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需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若鸡眼已形成且伴随疼痛、渗液等症状,须立即到内分泌科或皮肤科就诊,禁止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