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中医治疗干眼症主要通过中药内服、针灸、熏蒸、穴位按摩及饮食调理等方式综合干预。干眼症在中医属“白涩症”范畴,多与肝肾阴虚、肺阴不足或气血亏虚有关,需辨证施治。
根据证型选用滋阴明目类方剂,如杞菊地黄丸可滋补肝肾,适用于眼干涩伴头晕耳鸣者;养阴清肺汤适合干咳少痰合并眼干的肺阴不足证;归脾汤针对气血两虚型干眼症。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方,避免自行用药。
选取睛明、攒竹、太阳等眼周穴位配合远端取穴如太溪、三阴交,通过刺激经络改善眼部气血循环。临床常用毫针针刺或电针治疗,每周2-3次,10次为1疗程。实证可配合耳尖放血,虚证多用温针灸。
将菊花、密蒙花、桑叶等清热明目药材煎煮后熏蒸双眼,每日1次,每次15分钟。蒸汽可促进睑板腺分泌,缓解角膜干燥,但需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熏蒸后配合热敷效果更佳。
每日按压睛明、四白、承泣等穴位各3分钟,配合轮刮眼眶手法,能疏通眼部经络。可搭配石斛夜光丸药油按摩增强疗效。按摩前需清洁双手,力度以酸胀为度,避免直接压迫眼球。
多食枸杞、蓝莓、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避免辛辣燥热之品。肝肾阴虚者可炖服枸杞猪肝汤,肺阴不足适合百合银耳羹。同时需保证每日饮水量,减少长时间用眼,配合眨眼训练。
中医治疗干眼症强调标本兼治,需持续调理1-3个月。治疗期间应避免熬夜、过度用眼及佩戴隐形眼镜,若出现眼红疼痛需及时就医。建议配合人工泪液缓解症状,定期复查泪液分泌功能。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舒畅有助于改善体质,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