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脊柱侧弯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姿势、神经肌肉疾病、骨骼发育异常、创伤或手术等因素引起。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向一侧弯曲超过10度,可能伴随肩部不等高、骨盆倾斜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并制定干预方案。
部分脊柱侧弯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特定基因突变有关。这类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脊柱弯曲,可能伴随肋骨隆起或背部不对称。早期筛查和定期随访有助于延缓进展,严重时需考虑支具矫正或手术干预。
长期保持错误坐姿或背包负重不均可能导致功能性脊柱侧弯。学生群体中常见因课桌椅高度不适引发的姿势性侧弯,表现为轻度C型弯曲。通过姿势矫正训练、核心肌群锻炼等非手术方式多可改善,家长需注意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监督。
脑性瘫痪、肌营养不良等疾病可能因肌肉张力失衡导致结构性侧弯。这类患者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脊柱弯曲角度进展较快。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配合定制矫形器使用,严重者可能需要脊柱融合术。
先天性半椎体、分节不良等骨骼畸形可直接引发脊柱侧弯。这类病例在婴幼儿期即可通过X线发现,可能合并其他系统异常。根据畸形类型选择观察、矫形支具或早期手术干预,需多学科联合诊疗。
脊柱骨折愈合不良或胸廓成形术后可能继发代偿性侧弯。此类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或手术史,弯曲多位于胸腰段。康复期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必要时采用矫形器固定防止畸形加重。
预防脊柱侧弯需注意保持正确坐立姿势,避免单侧负重,学龄儿童建议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书包。定期进行脊柱对称性自查,如发现双肩不等高或背部隆起应及时就诊。游泳、瑜伽等对称性运动有助于增强脊柱稳定性,但已确诊患者需在专业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营养方面应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促进骨骼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