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怎样调理康复

1.08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产后抑郁症可通过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社会支持、生活调整、中医调理等方式康复。产后抑郁症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心理压力、家庭关系、睡眠不足、既往精神病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自罪、失眠或嗜睡、食欲改变等症状。

1、心理疏导

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产妇对自身角色的负面认知,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引导调整不合理信念。支持性心理治疗能缓解孤独感,建议家属参与共同疏导。团体心理治疗通过相似经历分享减轻病耻感,部分医院开设母婴联合心理门诊。

2、药物治疗

严重症状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舍曲林片、帕罗西汀片等SSRI类药物哺乳期相对安全。艾司西酞普兰片对焦虑症状效果显著,需监测婴儿镇静反应。米氮平片适用于伴随严重失眠患者,用药期间建议暂停母乳喂养。

3、社会支持

配偶应主动分担育儿责任,减少产妇过度劳累。建立母婴照护联盟,邀请亲友轮流提供实际帮助。参加社区新手妈妈互助小组,避免社会隔离状态。用人单位应落实产褥期保护政策,避免过早恢复工作压力。

4、生活调整

保持每天30分钟散步等温和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改善情绪。制定规律作息表,保证累计6小时以上睡眠。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摄入,避免高糖饮食加重情绪波动。学习正念呼吸法等放松技巧应对焦虑发作。

5、中医调理

肝郁气滞型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材包括柴胡、香附、川芎等。心脾两虚型适用归脾汤,含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等成分。耳穴压豆选取神门、心、肝等穴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督脉艾灸通过百会、大椎等穴位温通阳气。

康复期间应建立症状监测日记,记录情绪变化、睡眠质量和应对措施效果。避免独自承担育儿责任,与伴侣协商制定分工计划。保持每日15-30分钟日光照射调节生物钟,室内可使用模拟日光灯。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若出现自伤念头或幻觉等严重症状,须立即联系精神科急诊。产后抑郁康复通常需要3-12个月,多数患者通过系统治疗可完全恢复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