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玻璃体出血可通过止血治疗、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玻璃体出血通常由视网膜血管病变、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原因引起。
玻璃体出血早期可通过止血药物控制出血,常用药物有酚磺乙胺注射液、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等。酚磺乙胺注射液能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止血治疗适用于出血量较少且无活动性出血的情况,治疗期间需监测眼压变化。
玻璃体出血可遵医嘱使用促进血液吸收的药物,如卵磷脂络合碘片、普罗碘铵注射液等。卵磷脂络合碘片能促进视网膜代谢,普罗碘铵注射液有助于玻璃体混浊吸收。药物治疗适用于出血量中等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眼底情况。
对于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玻璃体出血,可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激光能封闭视网膜新生血管,减少出血风险。激光治疗前需控制血糖稳定,治疗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通常1-2周内逐渐恢复。
严重玻璃体出血或合并视网膜脱离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通过微创方式清除积血并修复视网膜。手术需在显微镜下操作,术后可能需注入硅油或气体填充。玻璃体切割术能有效恢复屈光间质透明性,但存在感染、白内障等手术风险。
玻璃体出血患者需每1-2周复查视力、眼压和眼底情况,监测出血吸收进度。复查项目包括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玻璃体出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出血加重。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菠菜等,有助于血管修复。保持规律作息,控制血压血糖稳定,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出现视力骤降、眼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