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是否需要在腹部CT后做肠镜需根据病情决定,多数情况下两者不能互相替代。腹部CT主要用于观察腹腔脏器结构,肠镜则能直接检查肠道黏膜病变。
腹部CT通过影像学手段评估腹腔内器官的形态和位置关系,对肿瘤、炎症、出血等病变有较高检出率,尤其适合急腹症或占位性病变的筛查。但CT对早期肠道黏膜病变如小息肉、浅表溃疡的敏感度有限,且无法进行活检或治疗操作。肠镜能直观观察结肠至回盲部的黏膜状态,可发现毫米级息肉并即时切除,对炎症性肠病、早期肠癌的诊断价值更高。若CT发现肠道壁增厚、占位等异常,或患者存在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报警症状,肠镜是必要的补充检查。
少数情况下如患者存在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肠镜禁忌证,或已通过CT明确诊断如晚期肿瘤转移,可能无须再行肠镜检查。但这类情况需由消化科医生综合评估,不可自行判断。
建议携带CT报告至消化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影像结果、症状和危险因素决定是否需要肠镜。40岁以上人群即使CT无异常,也建议每5-10年进行肠镜筛查。检查前3天需低渣饮食,肠镜当日需空腹并按要求服用清肠药物以确保检查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