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小儿蛲虫病

4.24万次浏览

杨小凡 副主任医师

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小儿蛲虫病可通过观察肛门瘙痒、夜间哭闹、粪便虫体等症状初步判断,确诊需依靠透明胶纸法或粪便虫卵检查。蛲虫病主要由蛲虫感染引起,表现为肛门周围瘙痒、睡眠不安、食欲下降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肛门瘙痒

蛲虫成虫夜间在肛门周围产卵会刺激皮肤,导致患儿频繁抓挠肛周。家长可观察到孩子坐立不安、摩擦臀部或哭闹。夜间症状加重可能与蛲虫活动周期有关。若发现孩子内裤上有白色线头状虫体,需高度怀疑蛲虫感染。家长可用透明胶纸在孩子晨起未排便前粘贴肛周皮肤送检。

2、睡眠障碍

蛲虫引起的肛门瘙痒常导致患儿夜间惊醒、辗转反侧。部分孩子会出现磨牙、说梦话等异常表现。这种睡眠中断可能影响日间注意力,导致烦躁或学习成绩下降。家长需记录孩子夜间醒来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

3、消化道症状

蛲虫寄生可能引起轻度腹痛、恶心或食欲减退。少数患儿会出现腹泻或粪便中混有黏液。蛲虫大量繁殖时可能造成肠黏膜损伤,导致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家长应注意孩子排便习惯改变和腹部不适的主诉。

4、虫体肉眼观察

蛲虫成虫呈白色线状,长约5-10毫米。家长可在孩子入睡后2-3小时用手电筒检查肛周,或检查晨起第一次粪便表面。发现虫体可用干净容器收集送检。透明胶纸法检查需连续进行3-5天以提高检出率。

5、实验室检查

医院常用透明胶纸法采集肛周样本镜检虫卵,虫卵呈椭圆形且一侧较平。粪便常规检查阳性率较低,需多次送检。血常规可能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对于反复感染或症状严重者,医生可能建议全家筛查。

预防蛲虫病需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定期修剪指甲避免虫卵残留。患儿内衣裤需用开水烫洗,被褥阳光下暴晒。家庭成员应同时治疗以防交叉感染。饮食上增加南瓜子、胡萝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避免生冷饮食。治疗期间需按医嘱规范服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驱虫药,并完成整个疗程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