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化疗后肿瘤标志物继续升高可能与肿瘤耐药性、残余病灶活跃、检测假阳性、炎症反应或其他非肿瘤因素有关。肿瘤标志物升高需结合影像学、病理检查等综合评估,建议及时就医复查。
化疗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肿瘤标志物短暂升高,这与肿瘤细胞被药物杀伤后释放抗原物质相关。若持续升高超过2个治疗周期,需警惕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耐药性可能由肿瘤细胞基因突变、药物代谢酶异常或肿瘤微环境改变导致,此时标志物升高常伴随病灶增大或转移灶出现。
部分患者存在隐匿性残余病灶,化疗药物难以穿透血脑屏障或纤维化组织,残留肿瘤细胞继续分泌标志物。此类情况多见于卵巢癌CA125、肝癌AFP等标志物,需通过PET-CT或液体活检进一步确认。检测假阳性可能因样本溶血、类风湿因子干扰或良性病变引起,如CEA升高可能与结肠炎、吸烟有关,CA199升高可能与胰腺炎、胆管结石相关。
非肿瘤因素如感染、创伤或自身免疫疾病也可导致标志物异常。化疗后骨髓抑制易引发感染,CRP与肿瘤标志物可能同步上升。某些标志物如PSA会受前列腺按摩影响,NSE在溶血标本中易出现假性增高。药物代谢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标志物波动,如紫杉醇类药物影响肝脏代谢时可能干扰CA153的清除。
建议每周监测标志物变化趋势,避免单次检测结果判断病情。需联合增强CT、MRI等检查评估病灶实际变化,必要时进行二次病理活检确认肿瘤生物学特性。调整治疗方案时可考虑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改善机体代谢状态。日常注意记录体温、体重变化,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出血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