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大便一粒粒圆球型且排便困难通常与便秘有关,可能由水分摄入不足、膳食纤维缺乏、肠道蠕动减慢、药物副作用或肠道疾病等因素引起。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并就医排查病因。
每日饮水量低于身体需求时,肠道会过度吸收粪便中的水分,导致大便干硬呈颗粒状。成人每日建议饮水1500-2000毫升,可通过观察尿液颜色判断补水是否充足,淡黄色为理想状态。日常可定时饮用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长期饮食中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不足会使粪便体积减小、质地变硬。建议每日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优先选择西蓝花、燕麦等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突然增加纤维摄入可能引起腹胀,需循序渐进调整。
久坐不动、精神压力等因素可能抑制肠道蠕动,延长粪便在结肠停留时间。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腹部按摩等轻度运动有助于刺激肠蠕动。若伴随腹痛或排便习惯突然改变,需警惕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疾病。
部分抗抑郁药如盐酸帕罗西汀片、钙剂如碳酸钙D3片、含铝制酸剂等药物可能引发便秘副作用。长期服用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也易导致大便干结,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或配合缓泻剂使用。
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可能伴随胃肠动力下降,先天性巨结肠等结构异常也会导致粪便滞留。若排便困难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需进行肠镜、甲状腺功能检测等检查明确诊断。
日常可养成固定排便习惯,晨起后饮用温水刺激胃结肠反射。饮食中适量添加亚麻籽油、酸奶等润肠食物,避免过度依赖刺激性泻药。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未改善,或伴随腹胀、肛门疼痛等情况,建议消化内科就诊评估是否存在肠梗阻、肛裂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