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一般是可以治疗的,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心肌供血。心肌缺血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是心肌缺血的常见干预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硝酸甘油片能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发作;阿托伐他汀钙片可调节血脂,稳定动脉斑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通过长效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生活方式调整对心肌缺血管理至关重要。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减少动脉硬化进展。每日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增强心脏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戒烟限酒能降低血管内皮损伤风险,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也有助于病情控制。
对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恢复血管通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则利用自体血管搭建血流旁路。手术选择需结合病变位置、程度及患者整体状况评估。
心肌缺血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按医嘱复查心电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日常避免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随身携带急救药物。若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规范治疗结合健康生活方式,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