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腹股沟疝气可通过佩戴疝气带、药物治疗、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疝修补术、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通常由腹壁肌肉薄弱、腹内压增高、先天性因素、手术史、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
疝气带适用于暂时无法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通过外部压力阻止疝内容物突出。使用时应确保松紧适度,避免压迫皮肤导致缺血。疝气带不能根治疝气,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皮肤磨损或感染。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型号,并定期检查疝囊变化。若出现疼痛加剧或无法回纳需立即就医。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或术前准备,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可减轻炎症疼痛,多潘立酮片能改善腹胀症状。但药物无法修复缺损的腹壁结构,长期服用可能掩盖病情进展。合并便秘者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功能。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腹腔镜手术通过微小切口植入补片加强腹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适用于双侧疝或复发疝患者,术后1-2天可下床活动。但需全身麻醉,费用较高,心肺功能差者慎用。术后可能出现网片异物感,多数3-6个月逐渐适应。需避免术后3个月内提重物以防复发。
传统开放手术直接缝合缺损或放置聚丙烯补片,适用于巨大疝或紧急嵌顿病例。术后需卧床1-2周,切口感染风险较高。改良的无张力修补术可降低复发率至不足5%。术后需使用腹带保护切口,定期换药观察愈合情况。出现发热或切口渗液需及时复诊。
保守治疗期间应控制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避免提举超过5公斤重物。肥胖患者需减重,吸烟者应戒烟以促进组织修复。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腹壁力量,如平躺抬腿运动。饮食宜高纤维易消化,推荐西蓝花、燕麦等食材预防便秘。突发剧烈腹痛提示嵌顿可能,须立即急诊处理。
腹股沟疝气患者日常应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沐浴时轻柔清洁疝囊部位。建议每月自查疝块大小变化,记录突出频率。术后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散步等低强度运动,6周后经评估可恢复游泳等非对抗性运动。长期随访中发现约10%患者可能对补片材料过敏,表现为持续红肿需二次手术移除。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摄入2000毫升饮水有助于维持正常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