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胃肠镜检查通常建议在出现消化道症状、高危人群筛查或疾病随访时进行。主要有反复腹痛、不明原因消瘦、消化道出血、家族遗传病史、40岁以上人群定期筛查等情况。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脐周疼痛可能提示胃炎、胃溃疡或肠道炎症。若疼痛伴随反酸、嗳气等症状超过1个月,建议通过胃肠镜排除黏膜病变。慢性腹痛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但确诊需依赖内镜检查。
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且无明确诱因时,需警惕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等疾病早期常以消瘦为首发表现,胃肠镜能直接观察黏膜异常并取活检。肿瘤标志物升高者更应完善检查,同时需配合腹部CT等影像学评估。
呕血、黑便或粪便隐血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或结肠息肉。急诊胃肠镜可明确出血部位并进行止血治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者出现出血症状时需优先排查。
直系亲属有胃癌、结直肠癌病史者建议提前至35岁开始筛查。遗传性息肉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需每1-2年复查肠镜。林奇综合征患者应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制定监测方案,必要时使用双气囊小肠镜进行全消化道评估。
年龄超过40岁即使无症状也推荐每3-5年做一次胃肠镜。亚洲地区胃癌高发,胃镜检查能发现早期癌前病变。结肠镜可切除腺瘤性息肉预防癌变,检查前需按要求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
胃肠镜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肠镜需提前1天低渣饮食。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活检者需进食温凉流质。长期服用抗凝药者应提前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日常保持规律饮食,限制腌制、烧烤类食物摄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持续腹胀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