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副主任医师
儿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可通过母婴阻断、疫苗接种、避免血液暴露、规范医疗操作、健康教育等方式预防。儿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通常由母婴传播、输血感染、医疗暴露、性接触传播、免疫抑制治疗等原因引起。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的主要途径,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母婴传播概率。孕妇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等药物阻断病毒复制。新生儿出生后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奈韦拉平口服混悬液预防感染,并避免母乳喂养。
按时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等常规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继发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儿童需避免接种活疫苗,如麻疹减毒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前需经专业医生评估免疫状态。
确保输血安全,使用经过严格筛查的血液制品。避免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器具。外伤出血时需立即用碘伏消毒液处理伤口,接触他人血液需佩戴医用橡胶手套。
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如穿刺、手术需确保无菌环境。牙科治疗需选择正规机构,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处理器械。
家长需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并使用抗菌洗手液。青春期儿童需接受安全性行为教育,了解避孕套的正确使用方法。学校应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讲座,消除歧视心理。
家长需定期带儿童进行健康体检,监测免疫功能指标。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AD滴剂等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进行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公共场所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发现反复感染、持续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免疫调节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