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鲜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4.02万次浏览

李辉 主任医师

李辉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吃海鲜拉肚子可能与食物不洁、过敏反应、胃肠功能紊乱、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1、食物不洁

海鲜储存或加工不当可能导致腐败变质,产生组胺等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处理方式包括暂停进食可疑食物,适量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若症状较轻,可通过热敷腹部帮助缓解不适。

2、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对海鲜中的异种蛋白过敏,进食后可能出现腹泻伴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常见致敏海鲜包括虾、蟹、贝类等。需立即停止食用并记录过敏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

3、胃肠功能紊乱

海鲜富含高蛋白和脂肪,消化功能较弱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胃肠负担。典型表现为餐后腹胀、腹泻,大便多呈糊状。建议暂时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可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

4、细菌感染

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污染的海鲜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症状包括水样便、发热、呕吐等,严重时可导致脱水。需进行大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抗感染和止泻治疗。

5、寄生虫感染

生食或半生食海鲜可能感染肝吸虫、异尖线虫等寄生虫。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腹泻,后期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确诊需通过粪便检测或血清学检查,治疗常用阿苯达唑片、吡喹酮片等驱虫药物,严重者需住院观察。

日常应注意选择新鲜海鲜并充分加热,避免生食。过敏体质者初次尝试新品种时应少量测试。腹泻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血便、高热等严重表现,须立即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查和针对性治疗。恢复期可逐步添加低脂低纤维食物,帮助肠道功能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