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淋巴结有时疼痛不一定是癌症,多数与感染、炎症等良性病变有关,少数可能与淋巴瘤、转移癌等恶性疾病相关。淋巴结疼痛常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也可能由免疫系统疾病、药物反应等因素导致。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体重下降、夜间盗汗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
感染是淋巴结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当身体遭遇细菌或病毒侵袭时,邻近区域的淋巴结会增生肿大并产生压痛,例如咽喉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疼痛,足部感染可能导致腹股沟淋巴结反应。这类疼痛通常随着感染控制而缓解,急性期可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温度升高,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异常。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如细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需配合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
恶性肿瘤相关的淋巴结疼痛通常进展缓慢但持续存在。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间歇性隐痛,触诊质地偏硬且活动度差。转移癌导致的淋巴结疼痛多存在原发肿瘤病史,如乳腺癌转移至腋窝淋巴结,胃癌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这类情况需通过淋巴结活检、PET-CT等检查确诊,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放化疗或靶向治疗,如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等。
日常应注意观察淋巴结疼痛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肿大程度,避免反复按压刺激。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修复,适量补充维生素C可增强抗感染能力。若淋巴结直径超过2厘米、固定不活动或疼痛超过2周未缓解,须至血液科或肿瘤科完善检查。普通炎症引起的淋巴结疼痛通常1-2周内消退,期间可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