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肠系膜淋巴结炎可通过生活调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发热等症状。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轻胃肠负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适量食用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适当增加饮水量,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腹痛时可尝试热敷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15-20分钟。
病毒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利巴韦林颗粒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缓解淋巴结炎症。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若伴有明显发热,可配合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
细菌感染导致的肠系膜淋巴结炎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用药前建议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疗程通常为5-7天,不可自行停药。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处理。
腹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解痉药物,如消旋山莨菪碱片、颠茄片、匹维溴铵片等。这些药物能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减轻腹痛症状。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口干、视物模糊等抗胆碱能副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腹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超短波治疗可用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辅助治疗,通过高频电磁波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治疗频率通常为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5-7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需观察患者反应,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日常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应营养均衡,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如鸡蛋、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等。症状缓解后需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淋巴结变化情况。如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