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小儿鞘膜积液可能由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合、感染、外伤、肿瘤、淋巴回流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观察随访、药物治疗、穿刺抽液、鞘膜翻转术、鞘膜切除术等方式治疗。
胎儿期鞘状突未完全闭合是婴幼儿鞘膜积液最常见原因,腹膜腔液体通过未闭合管道流入阴囊形成积液。多数表现为单侧阴囊无痛性肿大,透光试验阳性。1岁以内患儿可暂观察,部分可自行吸收。若2岁后未消退需考虑手术干预,如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附睾炎、睾丸炎等生殖系统感染可能导致鞘膜分泌增多,形成反应性积液。患儿可能出现阴囊红肿热痛伴发热,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配合阴囊托高减轻肿胀。
阴囊部位撞击或手术创伤可造成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创伤性积液。表现为外伤后阴囊逐渐肿大,可能伴有淤斑。急性期可冷敷减轻渗出,后期热敷促进吸收。若持续增大需穿刺抽液,必要时注射硬化剂。
睾丸肿瘤、腹膜后肿瘤压迫淋巴管或精索静脉时,可能继发鞘膜积液。患儿除阴囊肿大外,可能触及质地坚硬的肿块。需通过超声、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原发肿瘤后积液多可消退,恶性病例需配合放化疗。
丝虫病、腹膜后纤维化等疾病导致淋巴管阻塞时,淋巴液渗入鞘膜腔形成乳糜性积液。典型表现为积液呈乳白色,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微丝蚴。需治疗原发病,严重者可行鞘膜切除或淋巴管吻合术改善回流。
家长发现儿童阴囊持续肿大时应避免局部挤压,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选择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加重渗出。日常可记录阴囊大小变化,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液量。2岁以上未自愈或伴有疼痛、发热等症状者需及时就诊,根据病因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术后需预防感染,避免过早进行跑跳等增加腹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