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宝宝漏尿可能由生理性发育未完善、尿路感染、神经源性膀胱、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加强排尿训练、抗感染治疗、膀胱功能训练、手术矫正、心理疏导等方式干预。
婴幼儿尿道括约肌及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是常见原因,表现为夜间遗尿或活动时少量漏尿。建议家长记录排尿时间,白天每2-3小时引导排尿,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可选择棉质透气尿布,避免使用过紧纸尿裤刺激皮肤。此情况多数随年龄增长自然改善,无须特殊治疗。
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导致尿频尿急伴漏尿,常见发热、尿液浑浊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配合多饮水冲刷尿道。家长需注意会阴清洁,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每日更换消毒内裤。反复感染者需排查是否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
脊髓发育异常或外伤可能导致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协调障碍,表现为排尿中断、滴沥性尿失禁。需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确诊,可采用奥昔布宁缓释片抑制膀胱过度活动,配合间歇导尿训练。建议家长定时按压膀胱区辅助排空,避免尿潴留引发肾积水。
后尿道瓣膜、输尿管异位开口等畸形可导致持续性漏出,多伴有排尿费力、尿线细弱。确诊需进行泌尿系超声或造影,轻度梗阻可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重度需行尿道成形术等矫正。术后需保持导尿管通畅,监测尿量及颜色变化。
环境变化、焦虑等可能引发功能性尿失禁,表现为清醒状态下无意识漏尿。建议家长避免责备,建立规律如厕奖励机制,通过游戏方式训练膀胱容量。可配合中医捏脊疗法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严重者需心理科评估是否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
日常需保持会阴干燥预防尿布疹,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记录排尿日记包括漏尿时间、诱因及尿量,就诊时提供详细观察记录。2岁以上持续漏尿或伴随发热、血尿需尽早就诊,排除糖尿病、尿崩症等代谢性疾病。避免盲目使用成人止尿剂,所有药物治疗均需在儿科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