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儿童散瞳检查可能引起短暂畏光、视物模糊等不适,但通常不会造成永久性危害。散瞳是眼科常用检查手段,主要用于排查屈光不正、弱视等疾病,其潜在风险主要有瞳孔调节功能暂时受限、眼压波动、药物过敏反应等。
散瞳药物会暂时麻痹睫状肌,导致瞳孔持续扩大4-6小时。期间儿童可能出现畏光症状,户外活动需佩戴遮阳帽或墨镜防护。建议家长避免在此期间安排需精细用眼的活动,如阅读或写作业。该现象随药物代谢会自行恢复,无须特殊处理。
阿托品等长效散瞳剂可能造成24小时内近视力下降,表现为看近处物体模糊。家长需注意防止儿童因视物不清发生磕碰,暂时避免骑自行车等需立体视功能的活动。使用托吡卡胺等短效药物时,该症状通常2-3小时即可缓解。
极少数存在前房角解剖异常的儿童,散瞳可能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表现为剧烈眼痛、头痛伴恶心呕吐,需立即就医。建议散瞳前告知医生家族青光眼病史,使用选择性α受体激动剂如溴莫尼定滴眼液可降低该风险。
约1%儿童可能对散瞳剂中的防腐剂苯扎氯铵过敏,出现眼睑红肿、瘙痒等症状。使用不含防腐剂的单剂量包装药物可减少过敏概率。若发生过敏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并遵医嘱使用依美斯汀滴眼液等抗过敏药物。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对阿托品的代谢较慢,可能出现持续1周的调节麻痹。建议这类儿童选用环戊通等中效散瞳剂,检查后使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帮助瞳孔收缩。家长需观察儿童是否出现持续畏光或阅读困难,超过预期时间需复诊。
散瞳后6小时内避免强光直射眼睛,外出建议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检查当天不宜游泳或揉眼,防止感染。若出现持续头痛、眼红眼痛超过24小时,或视力未恢复正常,应及时回眼科复查。日常注意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