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长期吞咽困难可能是贲门失弛缓症,也可能是其他食管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贲门失弛缓症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反流、胸痛等症状,通常需要通过胃镜、食管测压等检查确诊。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由于食管下括约肌无法正常松弛,导致食物难以通过贲门进入胃部。患者常感到食物卡在胸口,尤其在进食固体食物时症状更明显。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夜间反流、体重下降等情况。贲门失弛缓症可通过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或外科手术改善症状,也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片、硝苯地平片等药物暂时缓解不适。
长期吞咽困难还可能由食管肿瘤、食管狭窄、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道疾病引起。食管癌患者除吞咽困难外,可能伴有消瘦、呕血等症状。神经系统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等也可能影响吞咽功能,这类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其他神经症状。某些药物副作用或心理因素同样可能导致吞咽困难,需结合具体表现综合判断。
出现长期吞咽困难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饮食宜选择细软易吞咽的食物,避免过硬、过热或刺激性食物。进食时保持坐姿端正,细嚼慢咽,餐后1小时内不宜平卧。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接受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