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运动医学科
肌肉紧张可通过热敷、按摩、拉伸运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肌肉紧张可能与运动过度、姿势不良、精神压力、电解质紊乱、肌肉劳损等因素有关。
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肌肉紧张部位,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热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每天可重复进行2-3次。热敷对于因受凉或轻微拉伤引起的肌肉紧张效果较好。
按摩能够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以采用指压、揉捏等手法对紧张肌肉进行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二次损伤。按摩时可配合使用一些具有舒缓作用的精油或药膏。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颈肩部肌肉紧张,定期按摩有显著改善作用。
适当的拉伸运动能够放松紧张的肌肉群。针对不同部位的肌肉紧张,可以选择相应的拉伸动作,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注意动作要缓慢进行,避免突然用力。拉伸前可先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提高肌肉的延展性。规律性的拉伸运动有助于预防肌肉紧张的发生。
对于较为严重的肌肉紧张,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盐酸乙哌立松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复方氯唑沙宗片等肌肉松弛剂和非甾体抗炎药。这些药物能够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但需注意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不可长期自行服用。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超声波治疗等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慢性肌肉紧张。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以阻断疼痛信号传导,超声波治疗则能促进组织修复。这些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师操作,一般需要连续治疗5-10次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对于顽固性肌肉紧张,物理治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干预手段。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或运动时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适当活动身体各部位。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摄入,特别是钙、镁等矿物质的补充。如果肌肉紧张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潜在的神经系统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平时可以进行瑜伽、游泳等温和运动,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