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长口疮怎么办

7934次浏览

李胜锋 主治医师

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婴儿长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调整喂养方式、使用药物缓解疼痛、预防继发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婴儿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黏膜损伤、免疫力低下、维生素缺乏、喂养工具污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口腔清洁

家长需用无菌纱布蘸取温水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婴儿口腔黏膜,每日重复进行2-3次。避免使用成人牙刷或粗糙布料清洁,防止加重黏膜损伤。哺乳后可用指套型硅胶牙刷辅助清理奶渍,减少真菌滋生环境。

2、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时母亲应清洁乳头后再哺乳,人工喂养需将奶瓶、奶嘴煮沸消毒。暂停添加刺激性辅食,改用温凉流质食物。喂养后让婴儿饮用少量温开水冲洗口腔,建议家长将喂养间隔延长至3-4小时,减轻黏膜摩擦。

3、使用药物缓解

遵医嘱可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患处,该药适用于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鹅口疮。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利多卡因凝胶,但须严格控制用量。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可改变口腔酸碱度,抑制真菌繁殖,家长需用棉签蘸取后轻拭创面。

4、预防继发感染

避免婴儿抓挠口腔,可暂时佩戴纯棉手套。接触婴儿口腔前后家长必须洗手,患儿衣物应单独烫洗。卧室保持通风,湿度维持在50%-60%,定期消毒玩具等入口物品。若出现发热或溃疡扩散,需立即就医排除疱疹性口炎等疾病。

5、加强营养支持

增加维生素B2、维生素C摄入,母乳妈妈可多食瘦肉、西蓝花等食物。人工喂养婴儿可短期补充复合维生素滴剂。适当添加含益生菌的辅食,帮助重建口腔菌群平衡。贫血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改善黏膜修复能力。

家长需每日观察口腔溃疡变化,记录进食量与精神状态。哺乳期母亲应同步治疗乳头真菌感染,避免交叉传染。恢复期间避免让婴儿接触其他呼吸道感染者,保持睡眠充足。若口疮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拒食、发热,须及时到儿科或口腔科就诊,必要时进行真菌培养检查。平时定期用蒸汽消毒安抚奶嘴等用品,避免使用大人餐具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