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通常为足月儿不超过220.6微摩尔/升,早产儿不超过256.5微摩尔/升。黄疸值超过该范围可能提示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评估。
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皮肤、黏膜黄染现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胆红素水平在安全范围内且无其他异常表现时,可通过加强喂养促进排泄。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日需喂养8-12次,配方奶喂养需按需供给。早产儿因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黄疸持续时间可能延长至3-4周,但峰值仍不应超过256.5微摩尔/升。监测黄疸值时需采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或血清检测,不同测量方法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当黄疸出现时间早于出生24小时、每日上升速度超过85微摩尔/升、持续时间超过2周或伴有嗜睡、拒奶等症状时,需警惕病理性黄疸。溶血性疾病、感染、胆道闭锁等病因可能导致胆红素急剧升高,严重者可引发胆红素脑病。光照疗法是临床常用的干预手段,蓝光波长425-475纳米可有效分解胆红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用于溶血性黄疸,换血疗法适用于重度病例。家长应每日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变化,从面部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时提示程度加重。
保持新生儿体温稳定有助于胆红素代谢,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为宜。避免包裹过厚导致脱水加重黄疸,每日体重下降不应超过出生体重的7%。接触自然光线时需避开直射阳光,防止紫外线损伤。出院后需按医嘱复查胆红素水平,早产儿或高危新生儿建议缩短随访间隔。记录喂养量、大小便次数及精神状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