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宝宝磨牙可能由遗传因素、出牙期不适、情绪紧张、胃肠功能紊乱、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情绪安抚、驱虫治疗等方式干预。
部分宝宝存在家族性磨牙倾向,可能与父母幼年时期磨牙史有关。这类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牙齿发育情况,避免长期磨牙导致乳牙磨损。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若伴随颌面部肌肉紧张,可遵医嘱使用咬合垫等物理干预措施。
乳牙萌出期间牙龈肿胀可能诱发磨牙行为。家长可用清洁手指按摩宝宝牙龈,或提供冷藏的牙胶缓解不适。出牙期磨牙多为阶段性现象,通常持续2-3周,若伴随流涎增多、低热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等镇痛药物。
分离焦虑、环境适应不良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夜间磨牙。家长需建立规律作息,睡前1小时避免剧烈活动,可通过亲子共读、轻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持续磨牙超过1个月建议咨询心理医生,必要时进行行为矫正训练。
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发磨牙。家长应注意喂养姿势,避免过度进食,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若伴随腹胀、吐奶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
蛔虫等肠道寄生虫分泌的毒素可能刺激神经系统导致磨牙。确诊需通过粪便检测,家长应培养宝宝饭前洗手习惯,避免接触污染土壤。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颗粒等驱虫药物,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无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
家长日常应记录宝宝磨牙频率和持续时间,避免睡前摄入含咖啡因食物,保持卧室环境安静舒适。若磨牙伴随牙齿松动、咀嚼困难或晨起头痛,需及时就诊口腔科排除咬合异常。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病因,2岁以上持续磨牙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评估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