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拉大便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7934次浏览

黄玉红 主任医师

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小孩不拉大便可能与饮食不当、水分摄入不足、肠道功能紊乱、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腹部按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儿科或消化内科就诊,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干预。

1、饮食不当

儿童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或过量食用低残渣食物会导致便秘。家长需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同时减少饼干、蛋糕等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日保证足够饮水量,可饮用温开水或稀释的果汁刺激肠蠕动。

2、水分摄入不足

体液不足会使粪便干硬难以排出。建议家长观察儿童每日饮水量,学龄前儿童每天需饮水800-1000毫升,可在晨起空腹时饮用温水,两餐之间补充水分。避免以含糖饮料替代白开水,哺乳期婴儿需按需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次数。

3、肠道功能紊乱

肠道菌群失衡或排便反射减弱可能导致功能性便秘。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乳果糖口服溶液等渗透性泻药软化粪便。配合每日固定时间进行排便训练,建立规律排便习惯。

4、先天性巨结肠

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会导致顽固性便秘,常伴腹胀、呕吐等症状。需通过钡剂灌肠造影确诊,轻症可用开塞露辅助排便,重症需行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或腹腔镜辅助手术。术后需长期随访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减缓肠道蠕动,表现为便秘、生长发育迟缓。需检测甲状腺功能,确诊后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定期复查激素水平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监测心率、骨龄等指标,避免药物过量。

家长应记录儿童排便频率及粪便性状,便秘超过3天或出现腹痛、血便需立即就医。日常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鼓励适量跑步、跳跃等运动。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2岁以上儿童可尝试蹲姿排便,培养每天早餐后如厕的生物钟规律。哺乳期母亲需注意自身膳食纤维摄入,配方奶喂养应按比例调配避免过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