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运动医学科
足后跟疼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脂肪垫炎、滑囊炎等原因有关。足后跟疼通常表现为局部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见的足后跟疼原因,可能与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跑步有关。足底筋膜炎通常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活动后减轻,但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加重。治疗措施包括休息、冰敷、拉伸锻炼,也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缓解疼痛。
跟腱炎可能与运动过度、鞋子不合适等因素有关。跟腱炎通常表现为跟腱部位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重。治疗措施包括减少运动量、更换合适的鞋子,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依托考昔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跟骨骨刺可能与长期慢性劳损、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跟骨骨刺通常表现为足跟部持续性疼痛,按压时疼痛明显。治疗措施包括减少负重活动、使用足跟垫,严重时可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或手术治疗。
脂肪垫炎可能与足跟部脂肪垫萎缩、外伤等因素有关。脂肪垫炎通常表现为足跟部弥漫性疼痛,行走时加重。治疗措施包括减少剧烈运动、使用缓冲鞋垫,也可遵医嘱进行物理治疗。
滑囊炎可能与局部反复摩擦、感染等因素有关。滑囊炎通常表现为足跟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治疗措施包括休息、抗感染治疗,也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
足后跟疼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选择软底、有缓冲的鞋子。可以进行足底筋膜拉伸锻炼,如用毛巾牵拉足底、踮脚尖练习等。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足部负担,避免症状加重。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接受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