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整形美容外科
打完疫苗后手臂酸痛可以通过热敷、适当活动、冷敷、药物缓解和调整睡姿等方式改善。疫苗注射后的局部疼痛通常与免疫反应或注射刺激有关,多数在1-3天内自行消退。
接种疫苗24小时后可用温热毛巾敷于酸痛部位,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物清除,缓解肌肉紧张。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若出现红肿热痛加重需立即停止。
轻柔旋转或抬高手臂有助于减轻僵硬感,如缓慢做肩关节环转运动,每次5-10分钟。运动可防止局部炎症因子堆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儿童接种后家长可辅助其进行手指抓握练习。
注射后初期48小时内可采用冰袋冷敷,每次不超过1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组织水肿,特别适用于伴有轻微红肿的情况。需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这些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炎症性疼痛。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尤其儿童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
避免压迫注射侧手臂,建议仰卧或健侧卧位睡眠。使用枕头垫高患肢15-20度,有助于淋巴回流减轻肿胀。儿童睡眠时家长需观察其手臂是否被压,必要时可临时使用护臂固定。
接种后应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沾水。观察是否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大面积皮疹等严重不良反应。日常可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修复,如鸡蛋羹、清蒸鱼等易消化食物。若疼痛超过5天不缓解或伴随关节活动受限,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病因。